EPOLL事件有两种模型: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。

Edge Triggered (ET) 边缘触发只有数据到来才触发,不管缓存区中是否还有数据。
Level Triggered (LT) 水平触发只要有数据都会触发。
(两种触发模式,减少epoll_wait()调用的次数)
Epoll ET非阻塞IO 最优

ET模式

ET模式即Edge Triggered工作模式,边缘触发。
ET(edge-triggered):ET是高速工作方式,只支持no-block socket。在这种模式下,当描述符从未就绪变为就绪时,内核通过epoll告诉你。然后它会假设你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经就绪,并且不会再为那个文件描述符发送更多的就绪通知。请注意,如果一直不对这个fd作IO操作(从而导致它再次变成未就绪),内核不会发送更多的通知(only once).
如果我们在第1步将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的时候使用了EPOLLET标志,那么在第5步调用epoll_wait之后将有可能会挂起,因为剩余的数据还存在于文件的输入缓冲区内,而且数据发出端还在等待一个针对已经发出数据的反馈信息。只有在监视的文件句柄上发生了某个事件的时候 ET 工作模式才会汇报事件。因此在第5步的时候,调用者可能会放弃等待仍在存在于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剩余数据。epoll工作在ET模式的时候,必须使用非阻塞套接口,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/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。最好以下面的方式调用ET模式的epoll接口,在后面会介绍避免可能的缺陷。
基于非阻塞文件句柄
只有当read或者write返回EAGAIN(非阻塞读,暂时无数据)时才需要挂起、等待。但这并不是说每次read时都需要循环读,直到读到产生一个EAGAIN才认为此次事件处理完成,当read返回的读到的数据长度小于请求的数据长度时,就可以确定此时缓冲中已没有数据了,也就可以认为此事读事件已处理完成。
当文件描述符关联的读内核缓冲区由空转化为非空的时候,则发出可读信号进行通知。
当文件描述符关联的内核写缓冲区由满转化为不满的时候,则发出可写信号进行通知。
边缘触发仅仅在空变为非空的时候通知一次。

LT模式

LT模式即Level Triggered工作模式,水平触发。
与ET模式不同的是,以LT方式调用epoll接口的时候,它就相当于一个速度比较快的poll,无论后面的数据是否被使用。
LT(level triggered):LT是缺省的工作方式,并且同时支持block和no-block socket。在这种做法中,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,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。如果你不作任何操作,内核还是会继续通知你的,所以,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。传统的select/poll都是这种模型的代表。
只要文件描述符关联的读内核缓冲区非空,有数据可以读取,就一直发出可读信号进行通知,
当文件描述符关联的内核写缓冲区不满,有空间可以写入,就一直发出可写信号进行通知
LT模式支持阻塞和非阻塞两种方式。epoll默认的模式是LT。

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模式区别

1.读缓冲区刚开始是空的
2.读缓冲区写入2KB数据
3.水平触发和边缘触发模式此时都会发出可读信号
4.收到信号通知后,读取了1kb的数据,读缓冲区还剩余1KB数据
5.水平触发会再次进行通知,而边缘触发不会再进行通知
所以,边缘触发需要一次性的把缓冲区的数据读完为止,也就是一直读,直到读到EGAIN为止,EGAIN说明缓冲区已经空了,因为这一点,边缘触发需要设置文件句柄为非阻塞。

epoll的两种工作方式:1.水平触发(LT)2.边缘触发(ET)
LT模式:若就绪的事件一次没有处理完要做的事件,就会一直去处理。即就会将没有处理完的事件继续放回到就绪队列之中(即那个内核中的链表),一直进行处理。
ET模式:就绪的事件只能处理一次,若没有处理完会在下次的其它事件就绪时再进行处理。而若以后再也没有就绪的事件,那么剩余的那部分数据也会随之而丢失。
由此可见:ET模式的效率比LT模式的效率要高很多。只是如果使用ET模式,就要保证每次进行数据处理时,要将其处理完,不能造成数据丢失,这样对编写代码的人要求就比较高。
注意:ET模式只支持非阻塞的读写。